这句看似鼓励酗酒躺平,实则也是支持摆烂的诗,与李白的风格很像,但却不是李白的诗,而是一位晚唐诗人的作品。
虽然这位诗人的名气没有李白那么大,但是他这一世的故事,却比李白的十世还要精彩。
这位“败絮其外,金玉其中”的诗人,到底经历了什么?
虎门才子唐朝末年,这个伟大王朝的昔日荣光已然消失不见,留下的只有一片黑暗。诗人罗隐就出生在这样一个黑暗时代。
由于罗隐的一生过于传奇,所以在他去世之后,百姓将心中的愿望编成了故事,并且将这些故事放进了罗隐的人生当中,由此造就了一位真正的“传奇诗人”。
展开剩余91%时至今日,这些传奇故事依然在浙江民间流传。其实在他出生前,他的传奇故事就已经开始了……
罗隐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,在山脚下开垦出了一块田地,并且在地里种上了粮食。由于这块地比较靠近山林,因此经常会有山中野兽过来搞破坏。
为了防止自己的田地被野兽破坏,罗隐的父亲直接在田边搭了一个小棚子,住在了田边。
某一天,罗隐的父亲在棚子里休息时,从山里出来了一个美女,这个美女拿着一些野果送给了罗隐的父亲。
据这个女子所说,她家就住在山上,最近才发现山脚下有这块田地。
这个女子说自己很孤独,没有家人和朋友,因此她看到有人搬来和自己做邻居之后,心里非常高兴,于是便带着山中的果子前来拜访。
罗隐的父亲觉得这个女子没有恶意,也没有多想,很痛快地接纳了她,将她当作了一个好朋友。
但是除了罗隐的父亲之外,其他人都觉得这个女子不简单,哪有一个人住在山里的女子?
罗隐的大伯担心弟弟的安危,于是便经常来田边保护弟弟。
根据民间传说,这个美女真的是山中的一只母老虎变化而成。
罗隐的大伯来看望弟弟的时候,无意间发现了这只老虎的虎皮,并且偷偷地把虎皮藏了起来。等到这个女子想要变成老虎回家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的虎皮不见了,只能以人形生活。
其实这个女子早就想与罗隐的父亲在一起了,但是碍于她老虎的身份,一直没能下定决心。
现如今虎皮不见了,它没法再变回老虎,于是便下定决心,留在了人类世界。
两人成亲之后,一切都很顺利,两人很快便有了一个孩子。
罗隐的大伯虽然在几年前就成了亲,但是却一直没有子嗣,他的媳妇十分嫉妒率先为老罗家传宗接代的二儿媳,总是处处刁难。
一次在两个女人的争吵中,大嫂无意间说出了妯娌的妖怪身份。罗隐的母亲要她拿出证据,大嫂就把自己丈夫偷来的那张虎皮拿了出来。
罗隐之母恼羞成怒,抢过虎皮之后变成老虎,将在场的人全部杀死了。
她本想将儿子也杀死,但是罗隐的奶奶却用箩筐扣住了罗隐,俗话说,虎毒不食子,这只母老虎眼中流出血泪,大吼一声后便离开了。
罗隐靠着箩筐保住一命,因此得名“箩”隐。
这便是罗隐在浙江民间传说中的身世,一位真正的“虎门才子”。
传说与现实虽然罗隐在传说中很是威风,但是我们也得提一下罗隐的现实生活。传说与现实只有一点很相似,那就是罗隐的家里很穷。
罗隐年轻时就是个普通的读书人,读书人唯一的路,就是参加科举,出门做官。
但是唐朝末年的科举之路已经被堵死了,一般人根本走不通。
尽管罗隐才华横溢,但是他参加科举时却是屡战屡败。他甚至还找了一位宰相给自己帮忙,却依然没能得到一官半职。
罗隐考不上的原因有三个,第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给考官送“人事”,要是他能给主考官送上一个紫金钵盂,他这功名必然就有了。
第二个原因是,罗隐这个人十分孤傲,他非常看不上京城这些大官。
他不但看不上这些人,他还要写诗、写文章抨击这些人,弄得这些大官很是尴尬。
当时的科举形势本来就不好,罗隐还搞这一出,他能考上才是真正的怪事。
罗隐考不中的第三个原因是,他长得太丑了。
有人说他长相奇特,有人说他相貌平平,但这些都是委婉地说话,其实就是因为他太丑了。
科举考试中为啥要有殿试这一环节?其实这就是一场面试,那些长得不讨喜的,成绩就会往后排,长得好看的就会名列前茅。
就罗隐这个长相,要是他去参加殿试,没准把皇上给吓一跳。
当时长安有位宰相叫郑畋,这也是一个青史留名之人。罗隐到长安拜见前辈的时候,给郑畋送上了一首诗。
这首诗被郑畋的女儿看到了,不禁感叹写诗之人绝非一般的才子,肯定是一位高手。
郑畋的女子看过罗隐写的诗后,立马心生爱慕,想要与罗隐认识。
郑畋见女儿如此倾心,于是便将罗隐请到了家中,然后让女儿在屏风后偷看。
在屋子里侃侃而谈的罗隐令郑畋的女儿仰慕不已,于是便伸出头来看了罗隐一眼。
也就是这一眼,让罗隐刚盛开的桃花马上就谢了。郑畋的女儿只是看了一眼,就烧掉了罗隐所有的诗,并且从此再也不曾提起罗隐的名字。
由此可见,罗隐的相貌已经丑到了一定程度,虽然以貌取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,但是只要不说出来,就没人知道。
悲催的一生罗隐为了当官,考试考了一辈子,他一共参加了十次科举考试,但是一点希望都看不到。
在第十次失败之后,罗隐终于放弃了,他仿佛已经看透了人生。
在最后一次离开长安之前,罗隐为自己写了一首诗,这首诗便是开头提到的《自遣》,意为“自我遣返”。
结合罗隐这一生,再来看这首诗,就会有一种截然不同的理解。
罗隐在这首诗中想要传达的诗的想法,绝对不是放弃和摆烂,而是一种豁达的心态。
他其实想要告诉众人,哪怕明天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天,也不要放弃,也不要因为还未发生的事感到忧伤。
今天有酒今天就喝,明日有愁就让明天的自己去解决此事。
虽然这首诗中有着淡淡的忧伤,但更多的还是他的豁达。
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比较大,各种难题压在头顶,让他们每天都闷闷不乐,而他们所缺少的,正是这种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的豁达心态。
因此,有不少年轻人都将这句诗奉为圭臬,过上了及时行乐的生活。
发布于:山东省易倍策略-股票开户-炒股资金杠杆-正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