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回来,美国外交圈子里总有些人喜欢把中国当成头号对手,这事儿最近又闹得沸沸扬扬。库尔特·坎贝尔,这位美国副国务卿,在2024年9月18日的一次国会听证会上,直接抛出重磅言论,说中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,跟冷战时苏联比起来,那简直就是小儿科。他这话一出,马上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,不少媒体都跟风报道,分析背后的深意。其实呢,这不是坎贝尔第一次谈中国问题,他职业生涯大半都绕着亚太转,这次发言只是他一贯观点的延续罢了。 先说说坎贝尔这个人吧。他1957年8月27日出生在加州弗雷斯诺,早年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拿了学士学位,后来去苏联亚美尼亚的埃里温大学学音乐和政治哲学,还作为马歇尔学者在牛津大学布雷斯诺斯学院读了国际关系博士。这些经历让他对全球事务有独特视角。毕业后,他加入海军,当军官,在联合参谋部和海军作战部长情报单位干过活,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。1980年代末,他转战学术界,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当公共政策副教授,从1988年到1993年教国际关系课,重点讲亚太动态。 1990年代初,坎贝尔进政府部门,在国防部任东亚与太平洋安全事务副助理部长助理,协调政策。后来还当过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、总统特别顾问助理和财政部白宫研究员。这些职位让他接触高层决策,处理多边事务。2000年,他去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当高级副总裁,负责国家安全政策,还办了亨利·基辛格讲座,分析全球热点。之后,他联合创立新美国安全中心,当首席执行官,组织亚太战略研讨会。 2009年6月26日,坎贝尔被确认出任东亚与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,一直干到2013年2月8日。在这个岗位上,他主导美国在亚太的政策调整,推动盟友合作,应对新兴问题。他跑了不少地方,像东京和首尔,签了多项协议,加强区域安全框架。离职后,2013年2月,他创立亚洲集团,当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,到2021年1月20日。公司帮跨国企业提供战略咨询,导航亚太市场。他还创办StratAsia,扩展业务。
2021年1月20日,坎贝尔被拜登任命为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,一直到2024年2月12日。这个职位被叫作亚洲协调员,他主导拜登政府的亚洲战略,强化四方安全对话,推动与日本、澳大利亚、印度的合作。他去过日本和所罗门群岛,团队里有拉什·多希和萨拉·多尼隆,处理印太事务。2023年11月1日,他被提名副国务卿,2024年2月6日参议院以92比5票确认,2月12日宣誓就职,任期到2025年1月20日。在这个位置上,他管外交日常事务,重点盯印太地区。 坎贝尔的职业路径一直跟亚太纠缠不清。从海军起步,到国防部,再到国务院高层,他总在处理中国相关议题。早年在国防部,他就接触地缘风险,后来在智库深化战略思考。助理国务卿时,他推动再平衡政策,强化盟友网络。印太协调员时期,他组织多场会议,协调资源分配。副国务卿后,他影响决策,像2024年多项法案讨论。他出席国际峰会,签合作协议,推动技术标准统一。他的咨询公司背景给他私营视角,融合政府经验。整个生涯,他拿过国防部杰出公共服务勋章和优秀公共服务勋章,2013年11月25日还获澳大利亚荣誉军官勋章。
2025年1月20日离职后,坎贝尔2月重返亚洲集团,当董事长和联合创始人,继续提供战略建议。2025年3月,他被任命为乔治城大学沃尔什外交学院杰出外交研究员,参与讲座和研究。这些后续活动延续他的影响力,聚焦亚太动态。他的书《转向:美国在亚洲的未来外交艺术》2016年出版,提倡加强现有联盟,建更紧密关系,像与印度和印尼,面对中国崛起。 现在说回那次听证会。2024年9月18日,在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,坎贝尔出席关于印太大国竞争的会议。他在那儿说,中国是美国历史上最重大的挑战,必须在先进技术领域投资源,因为主导美中竞争的领域是技术。他强调中国带来的挑战超过冷战时期苏联,说冷战相形见绌。他指出,这不光是军事挑战,还包括技术、经济、地缘政治各方面。坎贝尔提到,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影响乌克兰战争形势,也对印太安全构成长期挑战。他呼吁欧洲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立场。 具体到军事,他谈海军扩张,说中国海军发展让美国感到压力,要求重启造船计划,提升军舰生产速度。他用数据说明船只生产需求,解释技术竞争重点,如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。听证会聚焦国防预算和战略竞争,坎贝尔引用数据,强调需要加强盟友合作应对威胁。这次发言源于国会推动增加国防开支,应对全球挑战。他的比喻把过去对峙说成小儿科,突出当前形势复杂性。
中国外交部马上回应。2024年9月19日,发言人林剑在记者会上批评美国散布中国威胁论,呼吁放弃零和思维,停止扭曲事实。他说,美方从战略竞争视角看中美关系,把中国视为最大挑战,是霸权思维镜像他国,对中国和中美关系的严重误判。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,致力于国际合作,敦促美方摒弃冷战思维,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发展,为中美关系稳定多做建设性事。 国际媒体广泛报道这事儿。一些分析说,坎贝尔的观点反映美国精英共识,中国是史上最强大对手。冷战时,苏联是主要威胁,但现在中国在科技、经济上追赶,让美国不安。苏联科技偏军事重工业,民用落后,而中国民用科技发达,擅长逆向开发。高铁、电动车,中国后来居上,抢市场份额。 海军方面,中国从2011到2022年,总吨位增长4倍,到230万吨。航母从零到三艘,万吨级驱逐舰从零到十多艘。美国海军从500多艘降到280艘,造船厂从二战50家剩4家。中国成造船大国,美国去工业化自废武功。坎贝尔说,提高军舰生产速度是美国未来10年首要任务,但恢复产能难,现代军舰科技高、工期长、结构复杂,产业工人不好找。
地缘上,中国兼具陆海双重属性,有漫长海岸和广袤陆地,能从两方面影响世界。美国是超级岛国,远离旧大陆纷争,用海军施加影响。苏联没温水港,潜力有限。中国有几十个温水良港,堵不住。二战后,美国遏制中国,但新中国成立,抗美援朝胜利,中国走上崛起路。经济总量第二,军事实力质量并存。 科技追赶也让美国胆寒。美国以科技立国,中国改革开放时落后,美国输出工业产能,中国成世界工厂。通过资本积累,中国加速高科技研发。在人工智能、量子、航天,中国攻城掠地,美国垄断缩小。 坎贝尔的言论不是孤立的。美国政府文件,像2022国家国防战略,把中国列为首要威胁。布林肯在2024年12月5日北约讲话,强调中国威胁,包括新兴技术、气候变化。智库报告分析中美战略竞争历史线索,说中国崛起类似历史案例,取代大国风险。
但话说回来,这威胁论有夸大成分。美国历史对手多,英国、德国、苏联,都没灭亡美国。中国不想称霸,只求和平发展。崔天凯曾说,美国敌视中国带种族主义成分,白人对黄人、西方对中华文明的敌视。但事实是,中国对全球南方影响大,推动合作共赢。
易倍策略-股票开户-炒股资金杠杆-正规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